編劇札記:                                        團長/梁越玲
將軍的押不蘆花
押不蘆花的花語、有著起死回生的意念….
此劇描寫大理段功將軍與雲南阿蓋公主一段刻骨銘心、起死回生的愛戀,感人至深,
有如歌仔戲版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值得一窺究竟的揪心好戲。
這一齣唱唸作打滿台的戲,著實集結了相當優秀的製作群。
曾慧誠導演,以其對戲的理解加上對舞台畫面的建構力,帶領著整體演員群和製作群邁向傳統的新里程,
對劇中主人翁的角色形塑也精準深刻,如梁王內外在的缺陷導致無以復加的悲劇收場、
阿蓋有著大漠女子與生俱來的勇敢堅毅、車穆爾因自卑產生的傲慢讓自己一步步由愛走向恨、
胡王妃帶著一生的坎坷把自己推向愛情的懸崖、段功的堅信與愛終讓生命走向無悔,
這些劇中人物,都在導演手中,活生生的躍然於你我心中。
音樂設計陳歆翰、梁啟慧、編曲郭珍妤這幾位老師共組的音樂設計群,融合了傳統與原創的精神,
敘事歌詞倚賴歆翰老師的傳統編腔,詠嘆內心的歌詞著重於啟慧老師的原創音樂,
再交由珍妤老師統整編曲,讓劇情在樂音起伏間淋漓盡致。
張哲龍老師的舞台設計,一向遊走於空間與感情的銜接之間,以押不蘆花瓣為概念,
堆砌出押不蘆花園的基底印象,再藉著花瓣的移動延伸出夢境、戰場、府邸、通濟橋等場景,
在寫實與抽象間,渲染出空間與人性的對比與磨合,極其精彩。
車克謙老師的燈光一向大膽而精準,沒有模糊地帶,只有比劇本更精準地訴說著故事的焦點,
全劇有五更的更迭,夾雜著思緒空間的轉換,如此複雜的場景轉換,
克謙老師以光的投注與色的溫度,即刻讓觀眾悠遊於五更的悲喜,不需猜測。
逸君老師的投影特色,在於他是一位劇場畫家,他能用柔軟的筆觸畫出對戲的感度,
這次立面的押不蘆花瓣特意留白,整個舞台的立體層次,將是逸君老師揮灑愛與恨的五感極致作品。
冠良老師的武打設計一向富含劇情與節奏感,一招一式道盡劇中人物、乾淨俐落,
幾段大武戲如戰紅巾賊、練雲南兵、殺施宗施秀、通濟橋誅段功等武戲,
在角色、音樂和身段間,總取得最搶眼的橋段,尤其段功在通濟橋遇伏,身無寸鐵,
僅以披風對峙埋兵,讓觀眾在揪心之餘,更能欣賞到新穎的武打模式。
雅婷老師的舞蹈設計遊刃於現代與古典之間,讓演員的身段多了力與美,
讓舞者的舞蹈多了戲劇的演譯,在花神的舞蹈中美不勝收,
惡神的舞蹈卻將身體扭曲到最極限,在夢境殺段功的橋段中,
舞者以身體幻化成蜈蚣、蜘蛛、蠱蟲等等,在殺木哥王子的戲中,
四惡神抬起木哥不落地的飛行概念,怵目驚心,雅婷老師的編舞,已深刻了戲劇、內化了舞蹈。
而我的編劇,是以五更串連情節,在五更裡,有現在與過去的時空交疊,
讓故事在倒敘與現實中產生連結,從三更起才回到現在進行式;
在楔子與尾聲中,以花神的愛和修羅王的恨,作為概念的啟合;
歌詞的部分,我採用不同的語彙書寫,敘事歌詞淺顯易懂,
語彙較接近歌仔戲慣用的台語讀書音寫法,詠嘆歌詞較類似外國歌劇的筆觸,
以接近現代生活語彙的方式編寫,深化角色的內心,深淺之間,觀眾可悠遊戲中、各自相應。
諸位設計群老師,共同把過去幾年在尚和跨界作品的美好經驗,落實在這齣傳統的題材裡,

期待能以現代劇場的概念,做出一齣傳統戲的新經典、新能量。
製作群的專注、樂隊的澎湃,加上所有演出者的賣力,相信一定能成就滿台好戲,
我們老實作戲,您們如實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