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雲端上 坐著兩位修行人 他們是--
超越時空、傳說、想像的鳩摩羅什大師與元曉大師
他們正在解讀一個
關於他們的愛情、修行、譯經的故事密碼
………………………………………………………………………….
這是一齣以佛教為點、以禪風為線、以人性為面的劇作;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以超越時空與想像的雲端場景貫穿全場,以簡易的現代語彙帶出兩位大師的千年傳說,在愛與修行之間,建構了一座人性的翹翹板,讓觀眾們得以深入淺出、任想像力遨遊其中。
 
鳩摩羅什大師的譯經,是將浩瀚的梵文經典翻譯成中文,讓廣大漢民族得以雨露均霑於佛法精要;元曉大師的疏經,是將艱深的經典內涵作一呈述疏解,讓常民更易了解與親近,兩位大師專精雖不同,但是對於渡眾的方便法門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全劇幕次也採融合方式,除『緣起』『緣滅』做為始末外,另分四大幕,分別以法華經的偈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四幕名稱,並以成、
 
毀、破、立,為幕破題,試圖讓全劇的主題簡要、讓思敘更為明朗。另外,啟幕緣起,以佛說第一部經『華嚴經』為始,劇末緣滅以佛說最後一部經『法華經』為末,以經偈做為啟合,期與兩位大師的著作相互輝映。
 
兩位大師的故事融合,緣於他們在修行之路有許多共同點,如他們的愛情與破戒、忍辱與渡眾、譯經與疏經、到最後都能回到原點,或許鳩摩羅什的劇情原已豐富、神秘而多彩,但元曉大師的素材卻較為活潑生動,尤其在隱姓埋名深入窮鄉僻壤廣渡平民,讓佛法深入民間的情節,有趣而感人,這是為何要棄簡為繁的編劇起因;佛教戲劇給一般觀眾的印象,會較偏重於傳法與說教,如何寫出一齣兼具深度與通俗的佛教戲,這是落筆時最艱難的挑戰,慶幸慧誠導演、哲藝老師的提點和建議,讓自己頓覺通悟,也感謝諸位大師的指導,讓『不負如來不負卿』得以誕生,無限感動。
 

 

過去,拜讀羅什大師所譯的經本,其文辭婉約清麗,集文學、佛學、天文、音樂、韻律、藝術於一身,將其天份縱身於浩瀚佛典的翻譯中,而面對生命的無奈與無常的困境下,卻依舊無畏而堅持,跳出宗教的範疇看大師,仍舊是令人景仰萬分的大賢人,因此;繼玉琳國師編劇之後,欲更上一層樓之企圖心使然,選擇鳩摩羅什大師之故事,並融合元曉大師其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以大眾耳熟能詳的歌仔戲演譯,鋪呈於舞台,期望讓觀眾無壓的徜徉其中,是祈。